這都屬于關節退行性改變的表現。而且,很大程度上與軟骨磨損有關。對于關節而言,關節軟骨十分重要,它能緩沖相連骨在日常行動與運動過程中的震動和沖擊,保護骨頭避免磨損。通俗地講,軟骨越厚,關節壽命越長。要控制軟骨磨損,推遲關節老化,除了接受正規治療外,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避免加重損傷的行為,注意關節營養的攝取,讓關節保持在最佳狀態。
哪些行為需避免
不恰當的運動及行為可導致關節使用過度,軟骨受磨損程度加深,骨骼及周圍軟組織過度受力及牽拉。
01
爬山、上下樓梯
在爬山、爬樓梯過程中,關節內持續摩擦,尤其是老年人,骨關節本身就存在退化,關節軟骨逐漸變薄。再加上,上臺階時,膝關節背負體重3.3~3.4倍的壓力。如果還進行爬山這樣的運動,極其容易造成膝關節滑膜損傷、脂肪墊充血等情況。
02
踢毽子
踢毽子可以鍛煉身體靈活度、反應力。但在踢毽子一條腿離地時,另一條腿就獨自負重,并相應產生移動旋轉,對于年齡較大、有膝關節或髖關節病史的人來說,單腿直立旋轉這樣的動作,極易造成關節及肌肉損傷。
03
坐矮凳子
摘菜、洗衣服、下棋……生活中, 小板凳用處多多,可是您知道嗎?坐小板凳時膝關節屈曲,股骨與脛骨之間的接觸面會變小,關節承受壓強繼而增大,導致膝關節的軟骨極易受到磨損。
04
仰臥起坐
仰臥起坐對身體肌力、頸椎、腰椎、髖關節要求都很高,極容易導致肌肉與骨骼的損傷。而且,絕大多數人都不會用腹部力量,錯誤地將把身體重心放到手臂上,手臂拉動頭部,很容易造成頭部一側過度旋轉位或突然過度旋轉,使頸部關節產生脫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