**以來,醫生離開的消息不斷出現,有人難過,也有人無奈……
打開深圳二院麻醉科的官微,只簡短的留下幾句話:我們的好同事倒在他日夜奮斗的工作崗位上。
他是誰?他怎么了?綠醫俠又是什么?
潘傳龍,大家都喜歡叫他小龍,深圳二院麻醉科的一名醫師,2005年畢業于廣東醫科大學麻醉專業。
整整7年前的2015年4月16日,小龍曾發過一個朋友圈:「在手術室這幾個小時內,你死的幾率是我死的幾率的十幾分之一,我們都不怕死,你怕什么?」然而,一語成讖……
麻醉醫師這個不為大多數老百姓所熟悉的職業,其實在整個醫療體系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。很多人稱呼麻醉醫師為麻醉師,手術醫生專注于手術本身,無暇顧及患者的生命體征的變化。麻醉醫師就是擔任這樣一個角色,在手術過程中隨時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及時做好相應的搶救治療,在保證患者生命**的前提下為患者提供一個無痛舒適的手術過程。俗話說:「開刀去病,麻醉保命」。麻醉醫師是手術病人麻醉手術過程中的「生命保護神」。可是誰又來保護他們呢?
2017年1月9日,石河子市人民醫院一名麻醉醫師,在值班過程中猝死,28歲;2017年3月26日,江陰某醫院麻醉醫師鄧某,猝死,25歲;2017年6月28日,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麻醉科規培住院醫師陳德靈,猝死,26歲;2019年11月1日,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麻醉醫師江金健,心臟驟停去世,30歲。
一個個鮮活的生命,一個個觸目驚心的數字,可這些數字都是年輕的生命。
曾經有網友翻出麻醉師陳德靈的朋友圈,總是在勞累的上班、值班中,「一宿沒睡」對他來說更是家常便飯。
在同事眼中,說著「還活著,真好」的他是個很實誠、從不偷懶的小伙,可是,我們多么希望他也能「偷點懶」啊……
麻醉科醫師為什么這么累?
借用一句經典的臺詞:21世紀什么**重要?人才!21世紀的醫院哪個科室**缺人?麻醉科!30萬人的缺口想想都令人震驚……
據此前的調查結果顯示,中國是全球目前麻醉醫師人數**多的**,但在每十萬人口麻醉醫師人數還有待提高。2018年6月,中國大陸共有麻醉醫師92726人,麻醉護士28200人,每10萬人擁有6.7名麻醉醫師。
2018年8月,**衛生健康委等7部門制定了《關于加強和完善麻醉醫療服務的意見》,提出到2020年,麻醉醫師數量增加到9萬,每10萬人口麻醉醫師數提高到6.5人;到2030年,麻醉醫師數量增加到14萬,每10萬人口麻醉醫師數接近10人。
世界麻醉醫師聯盟(WSFA)在2015年—2016年進行的全球調研顯示,高收入**每10萬人擁有17.96名麻醉醫師。世界麻醉醫師聯盟(WSFA)在2015年—2016年進行的全球調研顯示,高收入**每10萬人擁有17.96名麻醉醫師。
為什么麻醉醫師這么缺?原因無非是職業投入、工作時間、職業回報、與工作收入等等都不成比例。
其實陳德靈的生活,也是很多年輕麻醉科醫師的現狀。
手術中要盯著監護儀,注意給藥管道,檢查內環境穩定,做血氣,補鉀……每個細節都必須保證不能出錯,一直處于高度緊張狀態,再加上「白+黑」、「5+2」的工作模式下,麻醉醫生的「30歲現象」卻一次又一次上演。
大家喜歡把麻醉科中的女醫師稱為「麻花」,可不論是「麻花」還是「綠衣俠」,面臨著巨大壓力和無盡加班的他們,開心何處尋?任重而道遠。
每一次年輕生命的消逝,都會引起哀鴻一片。相比一聲嘆息,我們更需要的是去紓解麻醉醫師乃至**醫生的「累」。
來源|健康界部分資料整理自財新網、深圳二院麻醉科